春晖映军休,桑榆启新程。3月3日,广州市军休老年大学2025年春季班正式开学,中医养生、非遗特色、彩铅素描等20余门优质课程与军休干部见面。作为服务军队离退休干部的重要平台,市军休老年大学今年深化思政教育、优化课程体系、细化功能分区,倾心为军休学员打造“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为”的暖心校园。
深化思政引领,坚定举旗铸魂
既要兴趣培养,更要思政引领。作为军休群体的精神家园,学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新学期,市军休老年大学优化思政课程,邀请省市大学专业教师、市军休宣讲团骨干组成授课团队,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军休党员使命担当”等开展专题学习。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播站,也是信仰的加油站。”市军休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通过“思政+历史”“思政+理论”“思政+实践”等融合模式,既组织专家讲述政治理论,邀请老兵上台分享硝烟故事,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帮助军休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武装。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后,市军休老年大学正式上线智慧课堂系统。通过该系统,军休干部不仅可以完成活动报名、课程预约、现场签到等功能,后期还将上线军休荣誉馆、红色故事汇、学员风采录等功能板块,让思政课程实现线下线上联动,营造浓郁红色文化氛围。
优化课程安排,探索提质增效
“画画从来不是画家才拥有的技能,只要有一支铅笔一张纸,你就能拥有整个世界。”9时30分,彩铅、素描艺术基础班准点开课,军休学员手握铅笔,在广州大学郭少峰老师的指导下一涂一抹一擦,开启美学新旅程。
彩铅、素描艺术基础班,是2025年春季班的新课程。在去年办学基础上,市军休老年大学紧扣老年化社会特征,广泛征求学员意见,新增朗诵、国标舞、摄影基础等10大课程,更好地满足了学员多元化需求。
新课程紧扣地域非遗特色,彰显岭南文化味道。据介绍,春季班今年开设了广绣班,邀请非遗老师面对面授课,将广州传统非遗技艺融入教学,既传承岭南特色文化,又激发学员创作热情。同时,八段锦、营养食疗、中医养生等课程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紧扣当下社会热点,报名期间就受到学员热烈欢迎。
针对学员年龄跨度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市军休老年大学还探索“阶梯式”教学模式。教学人员介绍,结合民族舞、声乐等课程开设时间长、学员梯次多特点,按需设置了基础班与提高班,实施分层教学;书法、电钢琴等课程因受众广泛,就分设多个平行班,以“小班”确保教学质量。
细化功能分区,拓展交流空间
为改善学习生活环境,市军休老年大学充分协调资金,将负一楼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打造集学习、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开学当天,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休闲区同步对外开放,成为学员热议焦点。
走进军休老年大学休闲区,茶吧、沙龙区、桌球室、棋牌室等多个功能分区映入眼帘,阅读区还摆放多种主流刊物,变身军休学员重温峥嵘岁月的“精神角落”。“以前课后大家各自回家,现在有了专属休息区,既方便交流心得,又能放松身心。”军休学员胡铁花表示。
工作人员介绍,休闲区设计上充分考虑老龄学员身体需求,专设无障碍通道、防滑扶手等适老化设施。同时,休闲区还科学筹划空间,为硬件升级保留余地,未来将打造军休影院等特色功能区。
接下来,广州市军休老年大学将立足军休工作特色,大力推进办学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并依托各区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和网络“军休所”信息化服务平台双线布局,提高课程吸引力,提升参训便携度,扩大教育覆盖面,切实满足军休干部终身学习需要,努力打造成全市军休干部的思政教育新高地、精神文化新园地、作用发挥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