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退役军人风采录 > 发现"最美"
海珠:让心中神圣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原班长王念江
发布时间:2023-07-19 15:12 来源:本网

  威武的军姿,1米88的身高,标准的军事动作,他曾经演绎首都那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脱下戎装的他,为了心中那永远飘扬的国旗,踏上了南粤大地,播撒崇高的爱,追寻心中那永不泯灭的国之梦。他就是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班长、海珠区“红棉老兵宣讲队”宣讲员王念江。

  穿上军装,手握钢枪,守护五星红旗

  国旗,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名字,它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王念江是河南长垣人,从小就有从军尚武、报效祖国的梦想,1995年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参军,凭借着良好的身体素质,被挑选到北京武警总队天安门警卫支队服役。3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在全总队近万名新兵中,成为40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准队员的一员。

  加入国旗护卫队是每一个军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作为中国军队的标杆部队,国家的名片,国旗护卫的战士们,除了要接受不少于6个月每天13小时的超生理极限的艰苦训练外,还要过“三道关”。所谓“三道关”,就是对“三功”的检验:一是“站功”,要求战士们纹丝不动站立几个小时,顶着烈日、站在风口练眼神,甚至要求蚊虫落面而不动声色。二是“走功”,让战士们绑上重达3.5公斤的沙袋练踢腿,从金水桥头到国旗杆下正步行进。用尺子量步伐,用秒表卡速度,一踢就是成百上千次。刮风下雨、降雪落雹,反而是他们训练的好时机。三是“持枪功”,枪下吊砖头,腋下夹石子,手掌拍肿了、虎口震裂了、肩膀磕紫了,才能拍出快、稳、准、狠的气势。

  在日复一日的长时间训练,王念江靠着坚韧的毅力,挑战生理的极限,将“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信念用行动真真切切的表现出来。

  在新兵连训练的过程中,还出现过一个小插曲。那是训练刚开始两个月的时候,烈日下的太庙训练场灼热如火,空气肉眼可见变得扭曲,国旗护卫队顶着烈日进行日常训练。作为排头兵的王念江,在经历一个半小时的操枪正步训练后,只觉眼前一片空白,直愣愣往前栽倒。幸得身后的战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才使得他没有直接坠地。值班排长闻讯赶来,赶紧将其送往卫生所,一量体温,40度高烧,自动开启的身体保护机制导致王念江晕厥。排长要求王念江休息三天,身体恢复后再继续参加训练。但是刚醒来的王念江直接拒绝了,他说:“不行!休息三天的话,我和战友的差距会变得很大。那我很可能没办法完成考核了。我必须尽快回去训练!”随后王念江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只休息半天,第二天早上六点又爬起来继续训练。

  也正是因为如此的坚持和毅力,王念江获得了战友们一致的尊重和上级的肯定。并在往后的训练中不断突破,获得优秀的成绩,最终成为同期战友中较早加入护旗方队的先行者。

图片7.png

  曾经有人问他,是否所有人都能忍受这种强度训练?王念江说,国旗是我们心灵的制高点,哨位是我们心中的圣地。对于20来岁的青年人来说,生理上的磨难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种单调机械的、日复一日的生活,精神上可能接受不了。但对于国旗护卫队所有人来说,这是无比光荣的事情,因为这是一般人难以拥有的体验,更是只有少数军人得以接触的神圣任务。这是刻骨铭心、独一无二的经历。每个从这里离开的人,都无比留恋这份特殊的经历,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甘之若饴。

  在这3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与其他战友一道,每天清晨迎着日出护卫着五星红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雄壮的歌声中把国旗升上首都圣洁的天空,每天傍晚伴着日落,又把国旗降下来护送回营地。在那些日子里,他们深深懂得,他们肩扛的是祖国第一旗,升起的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脱下军装,宣讲国旗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998年12月,王念江退伍回到了家乡,离开了部队后,凭借着良好的军政素质很快找到了称心的工作,但他对国旗的爱,却始终无法割舍。

  1999年10月12日,他通过媒体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有一些市民在国庆后,将大大小小的国旗随意扔在街头路边……

  难过的思绪萦绕在他的心头,接踵而至的是深深的思考,他想起了自己的战友:陶维革同志,退伍后,4年时间,他走到哪里,就把国旗知识讲到哪里,把爱国主义的火种撒到哪里,在生命垂危之际,唯一的愿望是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国旗仪式,再向国旗敬个礼。石向东同志,隐瞒骨髓炎,以顽强毅力参加升旗仪式,为护旗落下终身残疾。此时,他深埋在心底的对五星红旗的情感,再也压制不住,他在内心发出了呐喊:“走,去向青少年宣讲国旗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王念江下定决心后,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用真心去说服了自己的家人,怀揣着2000元,于2000年10月6日乘坐去广州的列车。他和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一同踏上了追逐心中国旗的梦想。

  到达广州的当晚,他在出租屋搭建的简陋桌子上写下了第一篇8000多字的宣讲稿——《升好祖国第一旗,凝聚亿万爱国心》,拿着手上买的广州地图,一遍一遍地研究。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广州中、小学的名字。面对着讲稿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善言辞的他,用一晚的时间熟练讲稿,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二天的清晨,他和战友一同来到广州市第二中学的门前说明来意,同为军人出身的校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宣讲课上,王念江用动人的话语牵动在场每位师生的心,两个多小时的宣讲20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师生们从饱含深情的演讲中,领悟到国旗的内涵,感受到民族的尊严和凝聚力。

  这次成功为未来的宣讲开了个好头,但在人生地不熟的广州义务宣讲国旗知识、宣讲爱国主义,其艰辛只是刚刚开始。

  从二中开始,到广州市六十五中、七中、沙东中学,王念江在两个多月内走进70多所学校,20年来先后作为50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给约216万学生宣讲国旗知识、普及国旗法。王念江和他的战友们组成的“宣讲团”,脚步遍布广东省十多个城市,甚至河南郑州、湖南株洲、陕西西安、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其间越来越多的国旗护卫队退伍战士加入他们的行列。

图片8.png

  有一年冬天,国旗护卫队宣讲到佛山市顺德区某职中,正组织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国旗护卫训练。训练初始,瓢泼大雨不期而至,劈头盖脸砸来,原本干燥的操场瞬间被雨水包围。只见校长微愣,突然带头脱下鞋子,面色坚毅继续训练。同学们看着校长,纷纷跟着将鞋子脱掉,赤脚在雨中训练。那是冬季1小时40分钟的大雨,冰冷的雨点砸在身体,渗入骨髓,寒风肆虐带走身体的温度。但没有一个学生喊冷,也没有一个人退出训练。这是王念江永远铭记的一个时刻。在那一刻,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国旗人”精神的力量,那是可以真切影响青年人,让他们昂扬奋斗的力量。

  时过境迁,当初一起工作的国旗宣讲团成员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对于王念江来说,将国旗知识传播、将爱国主义扎根,从来都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毕生的坚守,是每个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希望。面对现实中的阻挠和困难,他总是微笑面对,从未在这条道路上停止过自己的脚步。

  坚守初心,收获喜悦,任重道远

  2004年,王念江依据共青团广州市海珠区委员会的标准要求,成立了广州市海珠区青少年国旗教育联合会,现更名为广州市海珠区新时代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中心。2008年创办了广东护旗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更为广泛地普及国旗知识,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等。

  此后,王念江成立的护旗兵团队在省、市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中承接并圆满完成升旗、礼兵任务,其中包括:2005年“中美篮球友谊赛”开幕式、决赛及闭幕式;2006年第27届“摔跤锦标赛”开幕式、闭幕式;2010年亚洲锦标赛即决赛;2011年第十五届广州市运动会开幕式;2014年广东省职工运动会等。

  2016年,朱德外孙刘建将军亲自授予王念江为全国红办国旗教育基地主任的证书。

图片9.png

  2019年,护旗兵团队圆满完成广东省广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珠广场升旗仪式、广州市政府以及海珠、天河、南沙区政府升旗任务。此后再接再厉,圆满完成2021年海珠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升旗任务及2022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每月一次升旗任务等。

  2021年,王念江成立广州市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国旗护卫队,2022年,进入广州市各区200多所中小学,以授课+现场指导的方式,义务宣传国旗法,规范中小学升旗礼,为学校提供组建一支规范、标准的升旗队伍。希望打造各个学校升旗礼规范常态化,让学校国旗班的队员们感受到升旗责任的重大,激发学校国旗班队员们的爱国热情、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王念江退役至今的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讲国旗知识,宣讲爱国主义的路上,他说他还能坚持10年、20年、30年……

  有人问他,这么多年了,你完成自己的梦想了吗?他说:“他个人梦想,要用一生来实现,但是这种精神的传承,靠每个国旗人来实现,靠每名中华儿女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