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广州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之际,4月23日至26日,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驻区海军某部,组织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6周年广州地区唯一舰艇开放活动,省、市、区相关单位领导、大中小学师生以及居民群众共1万余人参加,海军导弹护卫舰“阿坝舰”和猎扫雷舰“赤壁舰”迎来一批又一批居民群众,见证人民海军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奋斗航迹,进一步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舰艇靠泊海珠区新洲码头)
钢铁巨舰入城来,全民共赴深蓝约
珠江江面泛起银白航迹,海军导弹护卫舰“阿坝舰”和猎扫雷舰“赤壁舰”劈波斩浪而来,靠泊海珠区新洲码头,这是人民海军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舰艇开放活动的一部分。近几天,以钢铁战舰为纽带,市民群众与海军官兵舰上舰下融洽热烈互动,人民海军的生日也成了城市的节日。
舰艇开放日期间,市民们每每早早在码头排起长龙。当厚重的舷梯缓缓放下,参观人士按批次登上舰艇,指尖触碰先进的武备,目光掠过精密的设备,惊叹声此起彼伏。随舰水兵讲述惊心动魄的护航故事,引得观众掌声雷动。据介绍,阿坝舰2021年入列海军,舷号为630,赤壁舰舷号为747,分别为我国自主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和猎扫雷舰。
(市民参观舰艇留影)
九旬老兵抚舰落泪:这盛世如您所愿
江南中街退役军人服务站接到一通来电,奏响了一曲温暖动人的圆梦之歌。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94岁高龄老兵汤卓人,言语间满是未能预约到舰艇开放日参观票的遗憾。江南中街迅速行动、积极联络,为助力老兵圆梦。4月24日上午,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汤老来到了新洲码头。他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参观票,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登上舰艇。作为曾参与上甘岭战役的炮兵观测员,他用颤巍巍的手轻抚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外壳:“当年我们用高射机枪打美军飞机,现在这‘千里眼’能锁定几百公里外的目标,多好啊!这盛世如我们所愿!”在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前,汤老驻足良久,向年轻民兵讲述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的故事,引得现场肃然起敬。
(汤老如愿登上舰艇)
从甲板到心间:一堂“可触摸”的国防课
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琶洲街、江南中街、华洲街组织民兵骨干、退役军人代表和红棉老兵参加舰艇开放日活动。在舰艇官兵引导下,大家依次登上两艘舰艇,先后参观指挥室、武器系统、外甲板等区域。阿坝舰讲解员围绕导弹护卫舰的反潜作战、海上巡逻等功能,讲解了舰载武器系统的现代化性能;赤壁舰官兵则详细介绍扫雷舰在近海航道安全保障中的使命任务,展示新型扫雷设备的操作原理。大家驻足舰艇,结合自身军旅经历与官兵交流,退役军人代表老朱指着舰艇雷达说:“当年我服役时装备还没有这么智能化,如今祖国海军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看到舰艇舱室里整齐的‘豆腐块’被褥,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军营!”曾多次参与南沙海域战备训练任务的小陈在参观时动情表示:“我们一定要把军队的令行禁止转化为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的利刃!”
(民兵骨干、退役军人代表和红棉老兵参加舰艇开放日活动)
以舰为桥,续写军民鱼水新篇
作为活动的组织参与者,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践行“尊崇有温度、服务有力度”的承诺:以战舰开放为契机,让市民触摸强军脉动;以老兵圆梦为纽带,让英雄见证盛世荣光;以国防教育为切口,让家国情怀扎根市井街巷。开放日活动结束后,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深挖海军文化资源,架设更多军民连心桥,让退役军人的荣光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让“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浓厚氛围,化作守护万里海疆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