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退役军人工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的“五好”要求,对照“指标、对标、目标”三标抓落实,在积极推进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接收安置制度、创新就业创业扶持模式、深化荣誉激励体系建设、加强权益维护、持续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方面走在前列。
近日,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文扬接受南都专访,梳理过去一年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展望新一年的发展计划和实施路径。张文扬表示,2025年,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打造退役军人工作新标杆。
实施双拥共建深化行动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张文扬介绍,2024年,广州市持续强化“七高”标准和“1+1+7”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政策拥军、服务拥军、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等双拥工作。全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坚决落实军地双清单制度,紧盯“备战急用、部队急需、官兵急盼”,投入2500余万元及时解决部队建设困难和官兵生活急需,进一步优化“阳光安置”办法,先后协调安置324名随军家属就业、1570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
全市营造浓厚双拥共建氛围,联合海军广州基地成功举办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双拥共建暨“广州舰回家乡”系列活动,举办舰艇开放日、国防教育宣讲活动,增强市民国防观念,赢得军地广泛赞誉。
张文扬表示,2025年,广州将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表彰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弘扬双拥优良传统,启动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持续支持部队建设,建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和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完善军地互办实事机制,推动军政军民团结开新局,高水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实施就业创业护航行动
现有退役军人创办企业11168家
张文扬表示,就业创业是退役军人融入社会、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把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发挥广州人力资源市场、营商环境、教育等方面优势,打造出有成效、有特色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2024年5月16日,广佛中肇清退役军人区域招聘活动在广州启动。
目前,广州现有退役军人创办企业11168家,挖掘培育12个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基地。在就业方面,为退役军人拓展政策性岗位、市场性岗位,立体搭建现场招聘、直播带岗、精准匹配会等就业渠道,每年广州市及11区分别举办至少两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
张文扬表示,广州将进一步做实“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工程。鼓励退役军人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推动深化政企协同,搭建“广州军创”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组织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挖掘退役军人创业创新优质项目;推动“金融十条”落地,为退役军人创业推出更多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军创名优产品(服务)库,积极搭建“广州军创”产品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军创企业参展观展、晋级升档。
实施服务保障暖心行动
全市已建成3012个服务中心(站)
张文扬介绍,作为兵源大市、驻军大市、退役军人安置大市,广州深入推进“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全市已建成3012个服务中心(站),遴选95个基层服务中心(站)进行重点建设,打造标杆站点、红色站点、补强站点和支前站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024年以来,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四级服务体系作用,常态化开展走访、回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工作和百岁老兵300余人次,为困难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申请拨付应急救助资金超过180万元,推动“红棉老兵关爱基金”大盘子从30万元扩大到800余万元,为困难退役军人开展帮扶救济。
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在住房、文旅、医疗、交通等领域优待服务全方位落实落细:全市共建退役军人优待定点医院累计达34家,全市95家A级以上景区为优待证持证人减免门票费用,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开设优先优待窗口,建立军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军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首次组织80名军休功臣跨市疗养,军休老年大学正式揭牌并开班教学。
张文扬表示,2025年,广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推动退役军人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各项优待政策落地落细,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发挥作用;继续做强做大老兵关爱基金,推广退役军人优待定点医院共建经验,不断提高优待证含金量;拓展“新华—新田”跨省服务站建设经验,延伸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触角。
实施作用发挥领航行动
2299名“兵支书”“兵委员”活跃在基层
张文扬表示,近年来,广州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新战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生力军。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2299名“兵支书”“兵委员”活跃在基层治理、“百千万工程”一线。这些退役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推动乡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方面,从化区吕田镇安山村“兵支书”白峰校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水果种植业和与马产业相关的配套种植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从化区江埔街锦一村党总支书记黄润财带领村民盘活土地,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翻了50倍。
在基层治理方面,花都区新华街道骏威社区的“兵支书”李虎组建了“兵哥哥”薪火党群服务队,通过网格化管理,担任网格员和楼栋长,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和保护者。而在海珠区瑞宝街道,新兴领域党委副书记杨献伟牵头成立了“杨班长”志愿服务工作室,汇聚了律师、心理咨询师、退伍老兵等多方力量,三年来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志愿服务方面,近年来,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高度重视、充分依托全市退役军人资源,重点打造“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品牌,围绕红色宣讲、平安建设、文明实践等七大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全市红棉老兵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3万余场次,30万余人次参与,服务群众660多万余人次。“红棉老兵”品牌荣获2024年广州“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奖”,在全省首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12个奖项。广州红棉老兵被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点名表扬,逐步叫响全国。
张文扬表示,广州将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从英雄模范、优秀退役军人中选拔担任“思想政治指导员”“荣誉指导员”,不断扩大“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品牌效应,积极引导退役军人主动参与防洪救灾、国防教育、应急处突等重点工作,特别是积极参与今年“全运会”广州赛区志愿服务工作,确保“红棉老兵”队伍成为一支反应灵敏、可堪重任、保障有力的公益行动“常备力量”。
实施红色基因传承行动
推进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用心用情保护好各类烈士纪念设施,全面提升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和周边环境绿化美化水平;开展清明祭扫、“9·30”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等系列褒扬纪念活动,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作用。
市民群众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驻足观看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海报。
为推动全市烈士纪念保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挥弘扬英烈精神的教育基地作用,2025年广州出台了《广州市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利用三年(2025年—2027年)行动计划》。
张文扬表示,广州将强化管理机制,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和作用发挥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重点抓好讲解员队伍建设;建立烈士纪念设施维护专家库,提高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和作用发挥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推广“互联网+烈士纪念设施”,积极创作弘扬英烈精神的舞台剧等优秀文艺作品。
下一步,广州将着力打造烈士褒扬纪念高质量发展格局,突出赓续城市文脉、讲好英烈故事,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