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2024年,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2025年传统春节来临之际,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中心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抗战影像中的春节记忆”主题活动,为广州市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学生们送上一堂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年第一课”。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英烈讲解员给同学们讲述了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广州当地“逛花街”“吃油饺”的年俗以及承载的美好愿望。随后,讲解员通过视频和图片带领同学们回到93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春节。
学生在认真听课
1932年1月28日,农历腊月廿二,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犯上海闸北。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击,“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十九路军
在为期33天的战斗中,许多爱国先驱舍弃与家人团聚,投身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斗争。1932年除夕当日,上海虹桥机场上空,中日爆发首次激烈空战,刚告别新婚妻子的黄毓全行装未换,便毅然决然地登上这架伤痕累累的战机。飞机在急速攀升中,受损钢绳突然折断,飞机失控,黄毓全当场牺牲,时年仅27岁,而此时离他新婚不足20天。黄毓全是中国空军为抵御外侮而牺牲的第一人。
黄毓全
1947年1月28日,大年初七。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五年后,上海各界约3000人于八仙桥青年会(现上海西藏南路123号)举行了“上海市各界纪念一二八抗战十五周年大会”。
“上海市各界纪念一二八抗战十五周年大会”签名轴
同一天,在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内(现十九路军陵园),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人士在先烈纪念碑前沉痛悼念“一·二八”抗战牺牲的将士。
“一·二八”淞沪抗战15周年纪念日拜祭仪式
抗战期间的春节,人们不仅延续春节传统习俗,更赋予其文化抗战的时代意义。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通过写春联、画年画、举办劳军献金、文娱活动等形式开展文化抗战,给前线战士送去了温暖与慰藉,为抵御外侮、保卫家园汇聚起一股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木刻年画 《军民合作 抗战胜利》(1944年)
群众在村口观看戏剧表演《放下你的鞭子》
社会各界为抗战劳军自由献金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十九路军陵园将强化国家抗战纪念设施的教育功能,举办系列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弘扬英烈精神,讲好爱国故事,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