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街,流淌英雄基因的红色圣地,孕育活力的大城市基层街区。在这里有一位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他叫何杰聪,在2023年被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最美退役军人事务员”称号。自接手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以来,以实际行动推动“五种力量”擦亮退役军人本色,构建“如臂使指”、“如数家珍”、“如沐春风”、“如鱼得水”的“四如”服务保障体系,促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落地见效,切实保障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谱写出退役军人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信访帮办代办“零距离”服务退役军人
何杰聪按照信访代办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矛盾问题源头治理,在辖内13个社区内实行信访代办工作,有力维护了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和良好信访秩序,使退役军人诉求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为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常态化走访工作中,何杰聪发现石榴桥社区退役老兵李伯几十年居住在比较破旧的房子,退休后便萌发一个改善居住环境的想法,但此心愿一直没达成,得知后,何杰聪站长站长迅速与相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协助申请租住廉租房,并解决李伯生活上的困难。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成功为李伯申请到一套廉租房,退役老兵李伯激动地道谢:“没想到退役军人服务站能将我这个心愿达成,真的是太方便,感谢你们的帮助和上门服务。”
退役军人服务站何杰聪参加协调会议处理李伯申请事宜
退役军人服务站协调派出所、社区上门核实李伯服役信息
而在飞鹅新村社区,陈伯是一名75岁的退役军人,由于退伍证、部分档案丢失,优待证迟迟无法申领,能否领到优待证成了老人牵肠挂肚的忧心事。何杰聪站长得知后,协助查找其档案,确认其服役时间等证明材料,并帮助陈伯完善建档立卡相关材料。同时,考虑到陈伯年龄较大,主动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进行资料填写、信息采集、拍照认证、激活优待证等一系列服务,解决老兵的烦心事、操心事、忧心事。
信访代办工作开展以来,何杰聪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权责明晰、上下联动的信访代办机制,在规定的时限进行办结并告知当事人,推动信访代办事项在政务服务实现无缝衔接,全力做到服务退役军人“零距离”。
开创社区治理现代化新局面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发挥好退役军人作用,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何杰聪在工作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着力点,创新性地将“兵味”融入社区基层治理,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创文还是社区矫正帮扶工作,处处留有红棉老兵的身影。
针对那些重新融入社会的社区矫正人员成为基层治理的重点问题,在何杰聪的努力促使下,三元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与三元里司法所、社区居委会三方联动,推出“红棉力量,阳光回归”的帮扶机制,将各社区红棉老兵纳入各社区矫正小组,通过红棉老兵“一对一”的帮扶,引导矫正对象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矫正机会、彻底改过自新。
此外,何杰聪还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思想教育、矛盾化解等帮助,为特殊群体顺利回归社会提供切实途径。
三元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何杰聪站长以“学英雄故事促矫心正行”主题,为矫正对象讲述英雄故事
三元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司法所共建,提供社矫资源,包括对象帮扶、讲英雄故事、再就业等社会资源
打造新时代双拥新模式 拓展老兵服务广度
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何杰聪站长认为打造“老兵驿站”是创新探索新时代双拥新模式的一项务实举措,在他积极谋划下,引入广州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乔平退役老兵,设立乔平书法工作室和三元里街老兵驿站,利用驿站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军旅记忆、老兵风采、军队老物件等模块,从而打造“从军”特色,以点带面的形式进一步延伸基层服务退役军人触角,传递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和关爱,提升退役军人幸福感、归属感。
与此同时,在“老兵驿站”内还配备医疗服务室、心理咨询室、书法室等公共设施,为大家提供休闲娱乐、沟通交流、书法学习的场所,营造良好崇军拥军氛围,何杰聪认为以“架起退役军人连心桥,让温暖和服务触手可及”为服务宗旨,促进广大退役军人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在功臣、模范、“三属”、伤病、特困等退役军人和信访矛盾突出人员问题上,不定期开展沟通联络、走访慰问、谈心交心等活动,当好退役军人的“贴心人”,成为传递文明理念和城市温度的桥梁纽带。
三元里街老兵驿站挂牌成立
广州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乔平、三元里街退役军人服务站何杰聪站长在老兵驿站与退役老兵交心谈心
展望未来,何杰聪对退役军人工作的发展满怀信心。他坚信,随着国家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视度持续提升,政府将出台更多利于退役军人的政策与措施。同时,社会各界也将更关注和支持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他表示,会继续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对退役军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工作的坚定信念,为退役军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