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从化:“兵支书”扎根山村10年 巧让荒山变“金山”
发布时间:2024-10-30 18:14 来源:本网

  走进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长流村,清澈的长流水穿村而过,百年古树枝繁叶茂,翠绿青山、整洁民居相互映衬,仿佛走进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水田园画。近年来,长流村搭乘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挖掘山水林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保障民生,使得从化北部这个偏远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切离不开“兵支书”张锐初的辛勤付出。

  张锐初是一名退役军人,现任长流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会主任。他扎根家乡10余载,把村民当亲人,听民意、解民忧,谋新路、促振兴,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兵支书”的责任担当。

  扎根乡土10年 一片“兵心”为乡亲

  在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役”,只有“换岗”。1992年,张锐初褪下戎装回到地方,三年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张锐初回到从化先后干起了餐饮、中草药材等生意,凭借着能吃苦、肯奋斗的劲头,收入丰厚可观。

  2014年,张锐初放弃经营多年的事业,回到当时还很贫穷的长流村,一心为家乡发展谋一条出路,为村民谋一份福祉,在村“两委”会委员岗位上,苦活累活抢着干,脏活累活争着干,他的努力也赢得了广大村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2019年“两委”换届选举,他接力挑起“兵支书”大梁,扛起长流村发展的担子。

  长流村位于良口镇北部山区,地处偏远,距离从化城区53公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空心化现象严重。“经济、老人、儿童”,成为张锐初和村“两委”最需要解决的三道难题。

图片1.png

  发展特色产业  100亩荒山变“金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成为张锐初日思夜想的问题。长流村产业单一,一直以种植砂糖橘为主,底子薄、产业弱,但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瞄准这一优势,在张锐初的带领下,长流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

  张锐初组织村“两委”干部多方实地考察,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谋划产业发展路子。他介绍道:“通过走访学习,我们发现药食同源的五指毛桃产量高、价格稳定,栽培管理成本低,而长流村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天然的种植优势。”

  2020年,长流村整合土地资源,打造五指毛桃种植基地,对参与种植的农户进行种护技术指导。适宜的土壤和气候,科学合理的栽培,令长流村的五指毛桃茎秆挺直、长势茂盛,喜获丰收。

  “2023年底五指毛桃开始收成,一株重五、六斤,在市场很受欢迎。只要管护得好,五指毛桃的利润非常可观!”张锐初算起了经济账,扣除各项成本后,每亩地给村集体和村民可以带来4000元以上的纯利润,经济效益显著。

图片2.png

  这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地在种植五指毛桃前,是几乎无人管护的荒山,而今变身让村民增收致富在望的“金山”,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二期种植也正在紧锣密鼓规划中。

  “我们村山地多,以前都是自己开垦种植,现在在基地里做工,家庭经济收入改善不少。”负责基地五指毛桃管护的张叔说道,像他这样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村民,附近已有十多户农户。

图片3.png

  长流村将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相融合,村党支部领办农民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2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户,直接经济受益30万元,村民从“观望者”变成“行动者”,跟着党支部一起干的人越来越多。

  除了五指毛桃,长流村持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建立藿香、油茶种植示范保护基地,2022年长流油茶也成为从化区试点重点项目,两期种植面积达到800亩,它们已被企业预订,不愁销路,中草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长流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6%,每立方米空气的负离子含量有112万个,使得我们这里的水果品质更好。”谈起家乡的一山一水,张锐初如数家珍。依托生态优势,长流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对普通青色奈李,通过套袋等特殊技术种植,打造长流特色的黄金奈李,统一引进青花梨苗,鼓励村民种植,现已种植50多亩。

  农产品的销量大了,但销路在哪里呢?在张锐初的带领下,长流村紧抓“百千万工程”机遇,成立强村公司,注册培育“良口长流”品牌,发展经营村集体商店,与加工企业合作,积极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开发五指毛桃面、茶包、汤包等特色产品,让长流村的农产品走出从化,走得更远。

图片4.png

  除此之外,长流村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丰富的山水林田风光,打造瀑布旅游、环湖徒步、露营、茶花观赏等文旅项目,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2022年集体收入44万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则增至77万元。

图片5.png

  “产业都是主动谈出来的,抱团取暖肯定比单打独斗有着数!只要我们村支书带头干,哪怕是偏远的山村,也一定会有机会!”展望未来,张锐初信心满满。

  呵护“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美好”

  长流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多,呵护好家里的“一老一小”,才能稳稳托举起群众的幸福。

  张锐初将老小的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当成自家事,想在前面、装在心里、干在实处。他建立结对关爱服务机制,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敲门问需、上门问难,主动发现、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整合专业社工、村干部、党员、退役军人、社会爱心人士等多种力量,让朝夕关爱事有人干、有人办。

  长流村75周岁以上老人50多人,60周岁以上老人300多人,老年人居住分散,且缺少餐饮企业。“自己做饭,我们老年人力不从心,到餐馆吃,生活开销又太大。”对于村里的“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而言,吃饭成了一件麻烦事。

  从2021年开始,张锐初积极对接社工团队,汇聚“乡贤”和慈善力量,开设“爸妈饭堂”,为老年群体提供用餐服务,一度遇到了资金短缺、硬件设施不足等诸多困难,2022年因为资金问题暂停运营半年。

  张锐初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多方协调联系,积极争取支持,2023年底,链接到爱心企业资金支持后,对厨房进行硬件改造,在区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成功申请注册“长者饭堂”。

  “我们逐渐理顺了运作机制,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打造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家庭和个人公共参与的农村助餐配餐服务模式。”张锐初介绍道,目前食堂的餐标是12元,村民只需自费1.3元,就能吃上一顿营养健康的饭菜,饭堂为30多位老人提供配餐服务,其他老人也配备了干净舒适的堂食场所。目前主要服务75周岁以上老人,未来还将服务对象拓展到60周岁以上人群。

图片6.png

  不仅如此,长流村积极探索邻里互助农村养老模式,全面整合、规范改造现有空间,用好党员活动、议事协调、惠民服务一体功能的党群服务站,培育老人参加村内公共事务,引导老年群体发挥余热;积极组织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为老人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多维度开展助餐、助医、助急以及义务理发、爱心义诊等服务,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同时,长流村找准儿童需求“小切口”,坚持定期入户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及时掌握儿童生活保障、家庭监护、就学等情况,积极整合社工、大学生和志愿者等力量,每年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为乡村儿童提供丰富的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常态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法律法规宣讲,提升儿童生活乐趣,努力护航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张锐初带领党员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正走出一条适合长流村乡村振兴路子,今年8月,他也在从化区“强雁兴村促发展”比武打擂活动荣获二等奖。“我们所有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服务老百姓,我将始终保持为民初心、忠诚兵心,带领村‘两委’干部继续为村民谋幸福、为村集体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