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天河:“我一直在寻找你” 跨世纪老兵再聚首
发布时间:2024-04-03 10:11 来源:本网

  “黄班长,我好想你……”

  当门被推开的那一刻,年过古稀张老激动地瞬间站立起来敬个军礼。4月1日,在天河区退役军人服务大厅里,两位老兵紧紧地拥抱,热泪盈眶,跨越从河南到广东千余公里的距离,在广州市、天河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帮助下,时隔半个世纪,两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在一起... ...

  曾经共同抢险救灾、摸爬滚打、站岗放哨,亲如兄弟的老战友因为种种原因,50年间两人了无音讯。“黄某农,70岁左右,1969年入伍,1975年退役,家住广州市东山区二沙头某某号,转业在某单位工作。”张老的儿子凭父亲微弱的记忆信息,多次电话咨询过广州、中山等地相关单位均查无信息,还到提供的地址上寻找,因城市变迁早已不存在了。3月下旬,张老的儿子抱着一丝希望,尝试向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信箱发起救助,为父亲圆梦寻找战友。

  接到求助信息后,广州市、天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发动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我们运用退役军人事务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库筛查人员,还通过姓名谐音字反复进行比对,最后筛查出姓名年龄相近的1位老兵。”但是,姓名最后一个字却与求助信不相符。考虑到年代久远和老人口音问题,天河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发动辖区“心灵家园”军嫂志愿服务队、利用开展“雷锋月”契机、常态化走访慰问等方式对老兵逐一核对。

  “找到啦!”天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刘靖激动地向张老儿子致电。“我的家公也是一名参战退役军人,时常能听到和感受到战友亲如兄弟情谊,想到张伯用几十年的念想去追忆军旅,寻找曾经给予帮助的老班长,而我作为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帮他们找到了对方,也是成就感满满。”身为军嫂的事务员刘婧满是感慨。

  横跨半个世纪,张老和黄老在天河区服务大厅相拥喜极而泣。两双饱经沧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他们围坐在一起,翻开两人50年前通信发黄的旧信封,好似有说不完的话。“50年前,我从河南的一个农村入伍,当时我不善言辞,年龄又是比较小的战士,战友们都对我处处关心,我们同吃同住一起训练,老班长您更是辅导我学习鼓励我成长,您对我的帮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张老说道。

  “在部队你刻苦认真训练,憨厚老实,当时物质很艰苦,我们都是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你的小孩一直帮你寻找老战友,这份孝心我很感动。”黄老接过话说,“我每天都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定期上老年大学,现在我们都年纪大了,多抽点时间出来走走看看祖国建设得多么富强,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两位老兵约定:保重身体,相约河南再相聚!

  现场目睹两位老兵热泪盈眶紧紧相拥的工作人员也不禁为之动容。“50年前,张伯最后叫了一声黄伯老班长,送他退役;因为山水阻隔他们至此失去音信。再叫班长竟已是在50年后,两人都已从青春年少变成了年逾古稀,时间从未冲淡这浓浓的思念,这样浓厚的情谊深深触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日前,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黄女士的感谢信“事情是小事,非常感谢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能够感同身受理解一名老人、一名老兵的心情,全心全意、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问题,非常感谢!”原来,黄女士通过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向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来感谢信,感谢该局为她的公公找到了失散40年的老战友。

  “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兵,想到耄耋老兵用近半生的念想去追忆军旅,用近40年的时间去寻找战友,我感同身受。面对老兵们的所需所求,我将竭尽所能,倾力保障。”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余旺军接到求助后,在区服务中心(站)工作联络群中发布信息,发动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力量一起寻找,扩大查找力量和查寻面。另一方面,运用退役军人事务综合管理平台定点筛查人员,缩小核查范围,用姓名谐音字反复比对,筛查出一批年龄近似姓名近似的老兵,再通过电话逐一核对,最终成功找到了老兵许伯。他有的放矢,高效服务,全程耗时不到20分钟,便为80年代中断联系的两位老兵重新搭起了通联桥梁,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1.jpg

2.jpg

3.jpg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