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派潭镇大埔村位于派潭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村内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近年来,在90后“兵支书”温国平的带领下,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位年轻的“兵支书”凭借军人作风和创新思维,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将大埔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党建引领强根基 年轻班子焕活力
在90后“兵支书”温国平的“头雁效应”引领下,村“两委”干部队伍实现年轻化,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全面优化,形成高效协作团队。通过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执行力。党员干部在政策执行、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显著增强,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2021年6月、7月村党组织先后获得区及镇颁发“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培养出“增城区十佳法律明白人”,推动法治乡村建设。2023年以来,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事项执行率达100%,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一粥一乐”暖民心 志愿服务显担当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大埔村注重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常态化开展“一粥一乐”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固定的服务日,都能看到90后“兵支书”带领党员干部和红棉老兵志愿者穿梭于村头巷尾,为村内高龄老人、独居老人送上暖心粥品,与老人们话家常、问冷暖。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创新性地融入了健康服务,定期邀请镇卫生院的医生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建立健康档案。这种“物质+精神+健康”的全方位关爱模式,让村里的老人们真切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这一活动不仅增进了邻里感情,更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凝聚了乡村治理合力。
(大埔村开展“一粥一包”志愿服务活动)
生态赋能焕新颜 美丽乡村展画卷
温国平带领党员干部、退役军人,邀请红棉老兵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每月定期深入辖区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重点针对“六乱”整治、三清理三拆除、清理门前屋后杂物、生活垃圾及卫生死角、周边小公园环境卫生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四小园”建设结合,打造15个特色“四小园”,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完成古树名木保护、河道升级、农房微改造等工程,实现“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花”的蝶变。村内道路硬底化、5G网络全覆盖,市政供水管网改造惠及12个合作社,生态绿道串联山水田园,“慢行系统”逐步构建,乡村环境实现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花”的巨大转变,获评“广东省卫生村”“增城区和谐林区文明村”“广州市建设和谐林区文明村达标单位”等称号。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产业融合促增收 非遗文旅添动能
依托逾2000亩基本农田,大埔村引入粤港澳农产品加工中心、林升农场等龙头企业,已经投产运营的粤港澳农产品加工中心,粮食丰收季节日均入仓可达20吨,辐射周边区镇,牢牢守护粮食安全责任,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共同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产业兴,百业兴!壹心国际棒垒球训赛基地项目落地,助力派潭镇打造“中国棒垒球特色名镇”,该项目不仅推动大埔村农文体旅产业提档升级,还保障了村集体和村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市民游憩需求。此外,村内深挖四千年历史的非遗“击壤”文化,通过展演活动吸引百万级网络关注,并整合秉辉温公祠等资源,规划民宿示范区,激活乡村文旅新业态。通过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文旅让大埔村的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农民富了,环境好了,生活就能更好。
(大埔村内的粤港澳农业种植基地)
德治法治润乡风 文明新风沁人心
大埔村创新“三治融合”模式,“党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体系,修订村规民约强化德治,每年开展不少于12次普法教育讲座,进一步提高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深入挖掘乡村社会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形成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广泛开展好星级文明户、卫生户、垃圾分类先进户等评选活动。同时,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民主议事厅、村级监察站等平台规范化运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2023年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事项执行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大埔村村容村貌)
在90后“兵支书”的带领下,增城区派潭镇大埔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吾乡派潭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正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产业金”“文化彩”,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该村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派潭镇打造新乡村示范带贡献大埔力量。